專利
搜尋結果: 3項
植物品種權
搜尋結果: 0項
技術移轉
搜尋結果: 11項
促進動物增肌減脂之益生菌劑配方
本技術是一種促進動物增肌減脂的益生菌配方,主要成分為厭氧菌丁酸梭菌CM1,並包含兼性厭氧菌如凝結芽孢桿菌及乳酸菌等。本技術榮獲「2023年第20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農業與食品生技」。技術來源為在厭氧生質產氫發酵槽中,根據產氫酶的表現和序列,經由Real Time RT-PCR和流式細胞儀篩選出優勢厭氧產氫菌CM1 (丁酸梭菌)。該厭氧菌為人體腸道菌群的一部分,具有平衡腸道菌群的功能,目前已應用於防治腸胃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腸躁症等症狀。團隊進一步優化配方後,經老鼠及雞隻的動物實驗證實,該配方具有增肌減脂潛力,並在老鼠體內促進維生素B6的活化和運輸。
閱讀詳細內容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應用於結球萵苣生產之技術
全球氣候變遷下,土壤鹽鹼化是影響農作物生產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重要議題。本技術利用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用以提升作物生長及逆境抵抗之能力,為友善環境降低鹽份危害植物生長的方法。本技術包含菌種、菌種培養技術、及生物刺激素田間施用方式。經實驗證明此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能夠提高植株鮮重、減少黃葉比率、加速結球等等,此外在高鹽度條件下協助植株抵抗逆境,具減緩植物所受鹽度逆境脅迫的優勢。單批次生產之生物刺激素其有效施用體積可達15000公升,並經施用於結球萵苣田間進行試驗。施用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可提高萵苣葉球鮮重10.4%~59.1%、乾重12.3%~65.4%、橫圍10.1%~18.7%、縱圍1.9%~11.2%、結球致密度122.9%~255.1%、總可溶糖含量8.5%~30.3%、胡蘿蔔素含量25.1%~54.5%,且減少萵苣葉球中硝酸根離子46.6%~57%及硫酸根離子49.2%~61.9%。除此之外,相比對照組,施用本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可節省50%之施肥成本。
閱讀詳細內容以多種微生物製劑改善蛋雞健康與蛋品
由於雞隻的消化道吸收能力較受侷限,除了會影響其雞隻的健康外,也會間接影響雞蛋的品質。微生物製劑具有維持宿主的微生物群平衡,提高其健康的功能。本研究以Clostridium菌為優勢菌種與Bacillus、Lactobacillus 進行共培養。透過熱風噴霧乾燥製作成菌粉再進行籠式蛋雞試驗,探討是否影響蛋雞整體雞蛋產能與生理變化。分析雞隻體重、產蛋率、雞蛋品質分析、腸道菌相、皮下脂肪、腹部脂肪。結果顯示,餵食最高量共培養菌劑組有最高產蛋率且體重與脂肪組成皆為明顯低於其他組別,有無餵食菌劑雞隻的腸道菌變化十分顯著,此結果對蛋雞產業有潛在的幫助。。
閱讀詳細內容Clostridium butyricum M1
Clostridium butyricum丁酸梭芽孢桿菌為一種梭狀芽孢桿菌,革蘭氏陽性菌,為人類腸道中正常菌叢,有高耐酸性,可以在PH值1-2的環境下生存;對抗生素有耐受性,與抗生素並用不影響其活性;主要應用於產生丁酸鹽,其可促進動物腸道黏膜細胞生長,可抗發炎,可降低脂肪生成。其中C. butyricum MIYAIRI 588已被發展為益生菌,做為動物飼料添加劑使用,也作為人類臨床治療抗生素引起的腹瀉、腸躁症之益生菌。已寄存之C. butyricum M1菌株可開發為瘦生益生菌產品。
閱讀詳細內容利用液態微生物飼料改善雞的腸道菌相的使用方法
一般所知,雞隻的消化道吸收能力並不好,這除了會影響其本身的健康外,也容易因為生雞糞中殘留的營養成分太高而引發臭味、蚊蟲等問題,甚至會造成雞蛋品質不佳,而利用益生菌提升禽畜類動物消化能力在近年也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結果中,透過將益生菌 Bacillus sp. 與乳酸菌加入到雞隻的飲用水中,發現其腸胃道菌相改變許多,其中被認為是人類病原菌的梭桿菌屬 Fusobacterium,以及對於雞輸卵管有密切關係的卡氏桿菌 Gallibacterium anatis,此二株菌的菌量有顯著減少的現象。另外,雞隻在食用益生菌後,其排泄物中的硫化氫含量也有明顯的下降,這可以讓雞蛋的品質更佳。總之,透過益生菌餵食雞隻是一個有效增加雞蛋品質的方法。
閱讀詳細內容促進植物耐鹽逆境之微生物
在土地面積限制下,農業生產形式日益集約,為了在有限時間與空間內生產更多作物,化學肥料、除草劑、除蟲劑等添加在所難免,而這都可能造成耕地品質下降,使農作物面臨生長逆境。對植物而言水分不足是影響甚巨之逆境,在農業活動中作物水分不足的原因通常並非灌溉水分缺乏,而是由於過度灌溉或施肥所造成的土壤鹽鹼化。實驗以雲林莞草為鹽澤植物之模式材料,藉由菌落形態與16S rRNA基因比對進行其內共生菌之菌種鑑定,測試各菌株之鹽度耐受性後,挑選出命名為BP01 R2 (Bacillus sp.) 與BP02 R8 (Pseudomonas sp.) 二菌株,分別感染至野生型阿拉伯芥 (Arabidopsis thaliana),再將接種細菌之阿拉伯芥分別栽植至一般MS培養基以及高鹽度之MS培養基。經十五天後量測植株之濕重以及根部長度,實驗結果顯示接種細菌之植株於二種培養條件下之生長參數皆顯著優於無菌條件栽植之植株。研究成果顯示雲林莞草之部分內共生細菌可促進阿拉伯芥於一般環境與鹽度逆境中之生長。
閱讀詳細內容使用特定微生物進行酒類釀造的固定製程
傳統穀物酒的製程,往往都是將稻米蒸熟後,與特定的酒麴(例如:白殼、紅殼)混和拌勻並封瓶發酵,在傳統手法上影響發酵的可變因子太多,如溫度、濕度、菌種及起始菌量等,都會影響發酵後的酒體特徵,因此透過分析酒體特性並擬定最適化之所需發酵條件,可將傳統穀物酒製程SOP化。實驗採用分析其酒趨之菌種,酒體醇類、酸類、其他特定物質之特性分析,確認其特徵後將菌種固定,並以反應曲面法分析最適化之發酵條件,特性再現探討。
閱讀詳細內容固碳酵母菌轉殖株
多年來科學家做出許多努力及研究於有效封存二氧化碳,卻都存在成本高,難操作以及可能引起其他環境災難的問題。生物法固定二氧化碳是地球上主要固碳方式之一,而同時能源緊缺是全球性問題,若能同時發展生物固碳和生質能源,應是能解決能源緊缺的重要關鍵。本實驗使用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 4G5,以合成生物學方法〝Promoter-base Gene Assembly and Simultaneous Overexpression (PGASO)〞,將自營生物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中Calvin-Cycle 的功能性酵素: phosphoribulokinase(PRK)及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RubisCO)轉殖入。結果發現固碳基因轉植株比wild-type有更少的糖耗,以及產酒精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少。也發現轉殖菌株在厭氧額外添加fumarate當電子接受者且glucose為2.5%時,雖然產酒精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和其他厭氧條件培養下差不多,但酒精產量大幅增加。證實在Wild-type內轉殖一固碳平台-Calvin Cycle所需基因,確實對帶有固碳基因的轉殖株造成生長與代謝變化。
閱讀詳細內容植物內生菌株及其種苗接種操作技術
近年全球香蕉種植地區受到香蕉黃葉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感染,造成植株葉片黃化,甚至萎凋死亡,導致香蕉果實產量下降,農民損失嚴重。香蕉黃葉病係由尖鐮胞菌感染所導致,可在土壤中可形成厚膜胞子(chlamydospore),潛伏在土壤長達數十年,並透過水流和機械等方式傳播。目前農民僅能以輪種水耕作物來抑制土壤病原菌濃度,仍無有效防治方法,因此香蕉黃葉病又稱「香蕉癌症」。本研究團隊篩選來自植物之內生菌,建立一套種苗接種技術,試驗證實可抑制香蕉黃葉病原菌生長及降低香蕉黃葉病罹病率。
閱讀詳細內容微生物發酵配方
微生物發酵配方是利用食品加工後之副產品,作為微生物在工業使用的發酵原料。可有效促進乳酸菌、芽孢桿菌等環境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增加微生物分泌特殊二次代謝物的產量。技術之材質具有低材料及製程成本的優點,可提升工業發酵過程的產率。
閱讀詳細內容保護草莓及金線連苗健康的蕈狀芽孢桿菌BM103
植病系 黃振文  林秋琍  湯佳蓉  黃介辰  鍾光仁  鍾文鑫 
利用16S rDNA 鑑定並在NCBI資料庫比對本生物防治菌之序列,將 BM103 鑑定為 Bacillus mycoides (99%)。將B. mycoides BM103 菌株醱酵液以澆灌與噴灑方式處理草莓植株,於人工接種草莓炭疽病菌後觀察其防病潛力。結果發現BM103 醱酵液可使草莓炭疽病菌菌絲膨大與細胞質分佈不均而無法正常生長;若噴灑於草莓植株則可有效降低草莓炭疽病之罹病率。由苗期開始定期澆灌BM103 醱酵液之草莓植株,其生長勢較對照組植株旺盛,且有生長旺盛之根系及較多的分蘗數。田間定期施用BM103於育苗期,結果發現處理組之草莓植株生長勢良好,對照組植株則受炭疽病菌影響有 20% 補植率。將BM103應用於草莓種苗上,發現其可降低草莓萎凋病50%以上之罹病度;應用於金線連種苗,發現其可降低莖腐病罹病度約30-40% ;另外對於金線連的株高與鮮重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株高增加35%,鮮重更增加65%。分析處理過蕈狀芽孢桿菌 B. mycoides BM103草莓植株的抗病基因表現情形,結果發現屬於誘導系統抗性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ISR) 防禦路徑的脂氧合酶 (Lipoxygenase) lox 基因於處理過BM103 後有明顯被誘導表現的現象。
閱讀詳細內容